在铷铯分离过程中,萃取槽的选型需围绕分离效率、处理规模、工艺适配性及成本控制四大核心目标,结合以下关键依据综合判断:
一、核心依据:分离工艺与物料特性
1. 萃取体系的传质要求
若采用高选择性但传质速率慢的萃取剂(如冠醚类,需充分接触才能实现铷铯分离),需优先选择混合-澄清槽(通过多级串联强化传质,停留时间可控);若采用传质快的萃取剂(如酚类t-BAMBP),可选用结构更紧凑的离心萃取机(适用于快速平衡体系)。
若料液中铷铯浓度低(如盐湖卤水,Rb/Cs浓度<1g/L),需通过多级萃取提升回收率,此时需选择可灵活组合级数的萃取槽(如混合-澄清槽的模块化设计)。
2. 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
腐蚀性:若料液为酸性(如硫酸浸出液)或碱性(如t-BAMBP萃取体系pH=12-13),需选择耐腐材质的萃取槽,如聚四氟乙烯(PTFE)材质的混合-澄清槽、316L不锈钢材质的离心萃取机,避免设备腐蚀引入杂质。
乳化倾向:若料液含悬浮物(如锂云母浸出液中的硅渣)或萃取剂与水相密度差小,易发生乳化,需选择具有高效澄清结构的萃取槽(如混合-澄清槽增大澄清室体积、离心萃取机通过离心力快速分层),同时避免选用搅拌强度过高的设备。
二、关键依据:处理规模与产能需求
1. 小规模试验/中试阶段
处理量通常<1m³/h,优先选择小型混合-澄清槽(如单级或3-5级串联,体积可定制为5-50L),或实验室级离心萃取机(如处理量5-50L/h),优势在于操作灵活、参数易调整,适合工艺优化与条件摸索(如确定相比、萃取级数)。
2. 工业化大规模生产
处理量≥1m³/h(如锂云母矿年处理量万吨级),需选择连续化、大产能萃取槽:
若场地充足,可选用大型混合-澄清槽(单级体积可达1-10m³,通过20-30级串联满足高回收率需求,如青海盐湖所锂矿石回收项目采用的模块化混合-澄清槽);
若场地有限,优先选择离心萃取机(如中合汇萃BXT-350型,处理量可达350L/h,占地面积仅为传统混合-澄清槽的1/5,适配规模化紧凑布局)。
三、重要依据:分离指标与成本平衡
1. 分离效率与纯度要求
若需获得高纯度产品(如99.9%以上的CsCl),需选择能精准控制萃取级数和相分离效果的设备:
混合-澄清槽可通过增加洗涤级、反萃级,减少铷铯交叉污染(如西北有色地质研究院案例中,6级萃取+3级洗涤实现Cs萃取率99.95%);
离心萃取机因分离因数高(可达1000-5000),可缩短相接触时间,减少副反应,适合对纯度要求苛刻的场景。
2. 运行成本与维护难度
能耗:离心萃取机因依赖高速旋转(转速1000-5000r/min),能耗高于混合-澄清槽(仅需搅拌动力),大规模生产中需核算长期能耗成本;
维护:混合-澄清槽结构简单,易清理(如定期清理槽底结晶),维护成本低;离心萃取机轴承、密封件易磨损,需定期更换,维护成本较高。
四、辅助依据:设备兼容性与环保要求
1. 与上下游工艺的适配
萃取槽需与前序的浸出、过滤(如去除料液悬浮物)及后序的反萃、蒸发结晶工艺衔接,确保进料流量、压力与后续设备匹配(如离心萃取机出料需稳定进入反萃槽,避免流量波动影响反萃效率)。
2. 环保与安全合规
若使用挥发性萃取剂(如有机溶剂),需选择密闭性好的萃取槽(如带密封盖的混合-澄清槽、全密闭离心萃取机),减少溶剂挥发;同时需考虑设备是否便于萃取剂回收(如有机相循环管道接口设计),降低环保处理成本。
文章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与管理员联系立即删除